目前关于干湿循环制度的设置缺乏统一标准,且关于干湿循环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l-传输方面,关于硫酸盐耦合干湿循环下混凝土的损伤特性及侵蚀机理研究较少。为此,该文选取四种干湿比,两种干燥方式(烘箱干燥、自然干燥)进行混凝土硫酸盐侵蚀试验,并依据力学性能变化来表征混凝土性能的劣化过程。
设计了四种干湿比(1∶1、3∶1、5∶1、7∶1)和两种干燥方式(烘箱干燥、自然干燥),通过相对抗压强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变化研究了干湿循环下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劣化规律,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压汞仪探究了微观结构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烘箱干燥和自然干燥下,混凝土劣化相对较严重的干湿比分别为3∶1和5∶1;混凝土孔隙总体积随龄期的延长不断降低,其中,有害孔(50 nm≤d≤200 nm)的减少是孔隙细化的最主要原因。
利用热分析法和强度检测"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试验表明:湿循环下钙矾石、石膏等膨胀性产物会对混凝土造成破坏"干循环下由蒸发作用引起的盐结晶压力又会再次对其造成损伤。
干湿循环作用下含初始损伤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破坏的变化规律,用压汞法、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探究其孔结构和腐蚀产物的变化情况。
硫酸盐腐蚀和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混凝土试件,认为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可以很好地揭示宏观尺度上混凝土超声波声速值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以上研究表明"强度可以作为在干湿循环影响下轻质土劣化性能的评价指标,从而得出与循环次数或其他微观参数相关的变化规律或演化方程。